12月13日,中美就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達成一致,根據協定,未來我國將大幅度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,包含
大豆、小麥、玉米、大米等品種,其中對雙方影響最大的無疑是
大豆進口量的增加。
2.1中美貿易協定達成,中國自美國大豆進口量將增加
我國大豆需求的85%左右需要通過進口滿足,其中美國是我國大豆主要來源國之一,2016-2017年,中國年度大豆進口量分別為8323.02萬噸、9553.65萬噸,其中美國大豆的占比分別為40.44%、34.39%。
但受中美貿易糾紛及國內非洲豬瘟影響,2018年大豆進口量下降到8803.35萬噸,其中美國大豆的占比只有18.90%。2019年1-11月,我國大豆進口量為7904.25萬噸,其中美豆進口占比降至17.61%。
在中美貿易關系出現明顯緩和的情況下,我們預計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量將出現恢復性增加,并有望在2020/2021年度回升至2017年左右水平,而自其它國家如巴西、阿根廷等的大豆占比將會有所減少。
另外,此前受貿易沖突影響的國內相關大豆壓榨企業(yè)情況也將逐步好轉。
2.2中美貿易協定達成,將直接給美國豆農帶來切實利益
美國大豆年產量在1.05-1.1億噸左右,其中年度出口量在5900-6000萬噸,貿易沖突前中國對其大豆采購量占到其出口量的半數以上。在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%進口關稅以后,美國大豆進口理論成本較此前上漲700-800元,逐漸失去
市場競爭力,致使2018-2019年,美國對我國大豆出口量銳減。
在對華大豆出口受阻的情況下,CBOT大豆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也從1000美分/蒲式耳以上大幅下降,一度跌至812.2美分/蒲式耳左右,跌破美國豆農的生產成本。另外,在銷售不利情況下,美國豆農選擇增加大豆儲藏量,增加了額外的成本與風險。
未來中國對美國大豆采購量的增加,一方面將解決現存美國大豆的銷路問題,另一方面將一定程度上提升美國大豆價格,緩解美國豆農所面臨的經濟壓力。
2.3近兩月為何棉籽價格持續(xù)上漲
據BOABC統計,2019年11月起,國內主要地區(qū)棉籽價格就出現上漲,據BOABC統計,截至12月底,全國主要地區(qū)棉籽價格達到2309元/噸,同比上漲16.38%,較10月底上漲6.27%。此次棉籽上漲的主要原因如下:
一是受整體油脂類價格走強帶動,棉油價格上漲。截至12月底,國內豆油均價為6983元/噸,環(huán)比上漲7.75%,棉油均價為5597元/噸,環(huán)比上漲3.62%。棉油價格走強疊加節(jié)日的提振,棉油銷售情況良好,需求旺盛情況下帶動棉籽價格上漲;
二是榨油廠備貨意愿較強,棉籽供不足需。臨近年關,榨油廠進入備貨階段,而部分地區(qū)軋花廠開始停產停收,致使棉籽供應不足,榨油廠提價搶占棉籽;
三是受部分囤籽氛圍影響。自11月開始,部分社會游資開始
市場炒作,購買棉籽囤積待漲。社會資本的炒作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棉籽
價格上漲。
目前距離春節(jié)不足月余,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,預計節(jié)前棉籽
價格將維持在高位,春節(jié)后,雖價格易受棉籽供需及下游產品走貨情況影響,但在新年度油脂價格偏強的預期下,棉籽價格仍難出現較大回落。